close
最近常有機會和周遭的人長談,能有這樣的機會多半是對方察覺了某些問題,或有難解的疑問,所以想要透過溝通去表達自己的心意,或是排除雙方關係間的隔閡,對於這部分,我是感到溫暖且感謝的。

 

溝通...無非就是你講我聽,我講你聽,但如果雙方都關起耳朵只想說話,好一點就是溝通無效,棘手一點就衍生更多誤會。

 

昨天讀書會發表了對於『鼓勵和關心』的看法。前陣子青島廣告,一群同事約在天台喝酒,每個人都模仿主管的語氣:『Well,你做得很好,But,下次可以更好。』這種嘴臉令人生厭的程度,足以被奧美認為得以引發共鳴而製作出這支廣告,然而,對待我們身邊真正關心的朋友,我們是否夠純粹的去表達心中的關切和善意?

 

我說:『如果任何夥伴或主管,當你發現有人需要激勵時,可以只停在well就好;如果是對方主動向你尋求建議,或你想要表現自己有多能幹時,再盡情去闡述你的But吧!』這段話說得在場某些人面露尷尬,但很抱歉,我只是說出我一直沒有感覺被激勵到的原因而已。

 

『啊...想當年我在你這個年紀時,我已經規劃好未來幾十年的目標了....所以你得要更加努力啊!』

『啊...我是非常精益求精的人,無論何時何地都在思考,所以你也要把握機會動腦筋發揮創意....』

『啊...我曾經遭遇過比你慘幾十倍的狀況,可是我還是熬過來了,所以你也要趕快振作起來啊....』

(※以上都是舉例,如有雷同純屬巧合※)

 

諸如此類的『關心』和『安慰』,真的令人倒盡胃口!我不是任何人,沒什麼好比的,而我在想什麼、我感受到什麼、我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,可能對方一點都不知道,這些言語,只是令人感到啼笑皆非,很多根本和現實有一大段差距。

 

難道就不能單純的說,『我知道很難熬,加油喔!』或是『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,但我相信你能度過的!』甚至『我想聽聽你心裡的聲音』就不能這樣嗎?全都沒有,經常我只聽到對方想說什麼而已,而且都是對方有多麼優越,而我有多麼遜色,這些我都清楚,不需要在安慰時拿出來提醒。

 

令人感到更害怕、惶恐的是,當這些善意的動作因為某些因素變質,而被當事人排拒了,又會衍生出更多:不識相、聽不進建言、獨斷獨行...的聲音,這種關心的壓力,真的令人感到好累、好複雜、好龐大。

 

關心是要做功課的,能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固然了得,但說話的方式和觀察後得出的詮釋,是否能夠達到這個善意動機背後的目的,對需要幫助的人而言才是唯一重點。

 

別濫用關心的名義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了。除了多痛一次,其他沒什麼意義。今天想伸出手的時候,請先想想這是不是一種交換條件的關心,當你確定是全然的想付出時,再用能夠感動人心的Well去給予動力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折翼的鳥-Sophia 的頭像
    折翼的鳥-Sophia

    我行‧我述

    折翼的鳥-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