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是從一個單純的傢伙暱稱衍生而來的小文章....

 

『戰勝自我!挑戰一切不可能!』

 

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的衝擊時,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呢?

1. 怨天尤人,覺得自己懷才不遇、時不我予(這種人最多,我是其中之一)

2. 孤芳自賞,反正我只要堅持自我!(這種人也多,我還是其中之一)

3. 深深的探究自己錯誤的部分,檢討、自責,去想『我怎麼會把事情搞成這樣?』(這種人我只有認識一個,阿昇--不小心就把單純的傢伙是誰講出來了~)

 

每天我們都在跟自己作戰:花9分的力氣去思考自己哪些話說得言之有理、哪些事幹得有憑有據、數落全世界有多少人辜負自己、怨嘆沒有人珍惜真情真意.....,然後花1分的力氣的檢討自己哪些作得還不夠徹底、什麼『傑作』其實只稱得上『還可以』、想想自己的良知被丟到哪裡、責怪自己少說了一句對不起....

 

老闆跟我說,要做到『任勞不任怨』很簡單,可是『任勞任怨』只有阿昇可以。(我覺得他應該是這世界上唯一的一個!)

 

不管有什麼委屈,也可以放在心裡絕口不提;不管面對多激烈的批評,都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諒對方;不管是不是要承擔的關鍵者,都願意去剖析自己在事件中怠忽了哪些責任....這種發自內心的善良,已經超過EQ可以形容的範圍,這是與生俱來的純良天性,你能想像一個從來不批評、不責怪、不道是非、不覺得自己委屈的個性嗎?阿昇就是這樣,完全一點點負面想法都沒有的人。

 

可是搭配這種敦厚個性的,通常在『改變』的積極度上也會比較....緩慢些 (考慮去伊甸參加早期療癒嗎?我可以介紹...),所以一直以來,都見他停留在原來的問題和苦惱當中,今天看見他的暱稱,真希望這次可以真的有些不同,否則再多的自責、歉意也於事無補。

 

一直以來雖然我都用『信心喊話』在鼓勵著自己,但我卻始終沒有獲得真正的動力,最近我發現一個很關鍵的問題,那就是:我總是在說不要,而不是

 

我總是說:我不要再這麼憂鬱了、我不要再這麼消極了、我不要再重蹈覆轍、我不要再停留在原地....,但是這些『不要』,只是提醒我更多我不想要的負面訊息,當我想一次就重複溫習這些負面情緒一次,而且沒有具體的目標及想法;所以後來我改變模式:我要快樂、我要積極、我要讓自己更堅強、我要追求理想....我發現,這些聲音讓我更明確的知道我該怎麼作,而且充滿動能和正面情緒,每回想一次,就提醒我這些改變是多麼美好,我感覺到自己是用加分的方式在朝目標前進。

 

所以,我也希望這個概念可以跟很多人分享:當我們覺得自己懶惰,千萬不要想著:我不要懶惰,因為這樣的目標只是讓你從負分變零分,如果想法是,我要變得有效率,這樣的目標就是從負分變正數,能夠帶來更多的能量。一樣的,不要想著『我做得太少』,而去想『我要怎麼作更多』,給自己一個目標,也給自己一些方式。

 

但是,改變不是一蹴可及的,一個新習慣的養成,必須是全心全意而且專注的,如果在改變的方向中有太多分岔,達成的機率自然就低:我要每天運動30分鐘、我要戒煙、我要每天閱讀1個小時訓練專業、我要加快速度提升工作效率、我要每天早睡早起....如果把這些目標全部塞在同一個時程表裡,你不會有時間去檢視自己的完成度,甚至連徹底實踐的可能都很低。(就像一張DM裡面塞了N個重點,消費者就會什麼都注意不到,報表資料也會沒有意義,這是一樣的道理,懂嗎?!)

 

所以,給自己一個現在最想改變、最想挑戰的目標,讓自己從現在就身體力行的去實踐,也順便給自己一個檢視(抓報表)的期限,看看自己成長了多少,還是依然停在原點。調整體質,讓這些目標轉變為生活習慣或是生活態度...無論是個人,還是企業都是急不得的,只有耐心、專注、明確的目標,才能練得最紮實、最穩健、最禁得起考驗的馬步。

 

你,能影響週遭的世界,而所有改變的起點,只有不要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折翼的鳥-Sophia 的頭像
    折翼的鳥-Sophia

    我行‧我述

    折翼的鳥-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